HEADER_START
HEADER_END
头条 > 健 康 > 正文

抽动症患儿较往年多?运动少、吃得太好是诱因

2020-08-05.广州日报

浙江一个9岁的男孩在兴趣班上课时突然发病 

到了医院也没有丝毫减轻 

在诊室门口不停地“啊啊啊”尖叫 

每叫一声还伴随着一个不自主的甩头动作 

把候诊的患儿家长们吓得不轻 

这是怎么了? 

医生通过问诊 

孩子竟是4天连吃3个榴莲诱发了疾病……

 



男孩上课时突然尖叫

每叫一声还伴随不自主甩头

 

浙江杭州男孩贝贝今年9岁,患抽动症已有3年,最主要的症状是眨眼、甩头、清嗓子


 “6月份期末考试时,孩子因为压力大,病情有些加重,总是在课堂上发出怪声。当时到当地医院儿科复诊后吃中药调理,两周后病情就控制住了。”


曾经的主治医生陈医生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到贝贝了,没想到再见他,病情竟如此严重,男孩在诊室门口不停“啊啊啊”尖叫,每叫一声还伴随着一个不自主的甩头动作,把候诊的患儿家长们吓得不轻。 


孩子在兴趣班上课时突然发病,到了医院也没有丝毫减轻,贝贝妈妈张女士异常焦急:“暑假期间没有考试,我和爱人也没有打骂过孩子,孩子也没有心理压力,这个病为什么又加重了呢?” 


医生想了想,问:“最近,孩子有没有吃过什么特别的食物?”张女士一拍脑袋:“孩子平时偏食,但凡是他爱吃的东西,我们都是整箱整箱买回家。最近4天,孩子一连吃了3只榴莲,吃上火了,还出了3回鼻血。” 


抽动症通常反反复复,诱因与心理、情绪、饮食等息息相关,感冒、考试紧张,吃太甜、太辣、太冰等对感官刺激较大的食物后喉咙不适,都会诱发抽动,患儿会出现清嗓子、尖叫、挤眉弄眼等症状。


平时每每遇到患儿家长,医生都会叮嘱一句,少吃热性和刺激性太强的食物。 

 



今年新确诊的抽动症患儿较往年多 

运动少、吃得太好是诱因 


贝贝并非个例,陈医生常碰到像张女士一样错误喂养的父母。 


从当地一家医院今年暑假的儿科门诊量来看,新确诊抽动症的患儿比往年多了。 


陈医生点了点接诊记录,今年疫情防控加强后,来看呼吸道疾病、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颊炎的患儿明显减少,抽动症、多动症、睡眠障碍、情绪障碍等患儿多了。 


原因首先是运动减少,大部分孩子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着。


其次是吃得过多、过好,营养过剩,脾胃负担加重,体内垃圾来不及清理。加上孩子学习压力大,精神紧张,导致疾病发作。 


什么是抽动症? 


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,分为发声性抽动和运动性抽动,有的孩子会出现清嗓子、犬吠样尖叫、污言秽语、模仿语言等表现,也有的孩子会挤眉弄眼、甩胳膊甩腿等。 


陈医生曾接诊过两位小患者。一位11岁女孩,抽动症合并强迫症,将手背上的汗毛拔了个精光。还有一位10岁男孩,抽动症并发异食癖,把家里的塑料直尺“吃”掉了一截。 




医生提醒:暑假尾声记得提前切换“开学模式” 


抽动症在5-12岁的孩子比较多见,病情呢容易反反复复,一般到青春期2/3的患儿会痊愈或好转,但是有1/3可能持续到成年后。


如果没能及时治疗、正确引导,会出现情绪障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问题、睡眠障碍、强迫症等等问题,增加了治疗难度,也影响病情恢复”。 医生估计,待9月份开学后,抽动症患儿还会增多。


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,孩子们一下子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,生活节奏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心理压力增加就容易诱发。所以提醒有抽动症孩子的生活方式在开学前要提前切换到“开学模式”


 “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,但是引起抽动症反复发作的诱因是可以发现并可预防的。诱因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因素,有很多患儿受过惊吓,容易紧张,家庭关系不和谐,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好,都容易诱发抽动症。”


医生提醒,平时,家长要科学喂养,帮助患儿调整生活方式,增加户外活动。 


不要过多关注抽动症状,不能总是大声对孩子说“怎么又眨眼睛了”“能不能别清嗓子了”这样责怪的话语,多和孩子聊聊天,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


饮食要荤素搭配合理,尽量少吃零食,尤其是膨化食品、碳酸饮料、功能性饮料,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、热性食物等,尽量不要接触电脑手机游戏和惊悚恐怖的影视作品。 




还是一句话

管住嘴,迈开腿

大人小孩都适用


文章标签

相关推荐

FOOTER_STARTFOOTER_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