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案情回顾
2025年5月,某市退休人员陈阿姨接到自称是“保险公司总部客服”的来电,对方准确提供了陈阿姨的保单号、投保年限及个人信息,并声称公司推出“保单增值服务”,可将现有保单转换为“高收益理财产品”,年化收益率高达6%,且“保本保息”。
对方进一步诱导陈阿姨通过“保单贷款”方式将保单现金价值贷出,并声称“只需将资金转入公司专项账户代为运作,即可享受高额回报”。陈阿姨信以为真,前往银行办理贷款时,工作人员发现其情绪紧张且不断查看手机,主动询问后察觉异常,及时劝阻并联系反诈中心,最终避免了20万元的经济损失。
二、风险分析
1.信息泄露精准诈骗:犯罪分子非法获取保单信息,利用老年人对保险业务的信任,伪装成保险公司客服实施诈骗。
2.话术专业迷惑性强:以“保单增值”“高收益理财”为诱饵,虚构“保本保息”“国家政策支持”等概念,利用老年人对资金增值的需求实施诱导。
3.伪造流程制造紧迫感:要求受害人尽快办理贷款并转账,以“限额限时”为名制造焦虑,阻碍受害人理性思考。
4.资金转移手段隐蔽:要求将贷款资金转入所谓“专项账户”,实则为诈骗分子控制的个人账户,资金一旦转出难以追回。
三、消保提示
1.认准官方渠道:保险公司不会通过陌生电话要求客户办理贷款或转账业务。任何涉及资金转移的要求,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柜面核实。
2.警惕高收益承诺:保险产品以保障功能为主,理财型产品收益存在波动,任何承诺“保本高收益”的行为均涉嫌诈骗。
3.保护个人信息:切勿向他人泄露保单信息、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。定期修改保险APP密码,关闭不必要的隐私权限。
4.谨慎办理保单贷款:保单贷款需通过保险公司正规渠道办理,资金只能转入本人名下账户。任何要求将贷款资金转入“第三方账户”的行为均为诈骗。
5.多咨询多核实:遇有不明来电或业务推荐,可联系家庭年轻成员、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反诈专线96110咨询核实。
保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朋友请牢记:勿信“高收益”诱惑,勿急“限时”操作,守好养老钱,安享晚年生活!